top of page

嘔吐、腹痛、便秘?持續太久須注意是否為腸阻塞!

腸阻塞是一種消化系統中的急症,當腸道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腸道時,可能導致腸道擴張、壓力增加,甚至危及生命。許多人將腸阻塞與便秘混淆,然而這兩者雖然有相似症狀,但其本質和處理方式有很大差異。牙驛通在出診和家屬詢問病患身心狀況時,也不時聽到病患曾有腸沾黏、扭轉,導致需要開刀的狀況!牙驛通為大家整理了腸阻塞的相關知識,希望可以讓大家多認識腸胃相關的疾病問題。

腹痛難忍的男子

若將腸阻塞誤認為便秘而沒有及時就醫,恐危及生命


一、什麼是腸阻塞?

機械性因素:

1.手術後沾粘。

2.疝氣、腸扭結腸套疊、異物或糞石。

3.腹腔內有腫瘤壓迫或阻塞腸道。

4.先天性閉鎖、膽石阻塞。


神經性(麻痺性)因素:並非真正的阻塞,只是腸子不動,失去推進食 物的能力。

1.腹部手術後、腹膜炎或麻痺性結腸阻塞 。

2.電解質不平衡,特別是低血鉀症。

3.藥物:使用麻痺性止痛劑、副交感 神經抑制劑所致;如:部分青光眼用 藥、心臟血管用藥 及神經肌阻斷 劑等。因服用副交感神經抑制劑後,刺 激腸胃道臑動減少,以致容易便秘。

4.脊椎損傷、尿毒症、局部結腸炎。


血管性因素:因為腸繫膜動脈梗塞或粥狀硬化,導致血管部份或完全閉 塞,引發腸道阻塞。

腸阻塞的分類與原因

主要症狀

腸阻塞的臨床表現因病因和阻塞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,但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腹痛與腹脹:多為間歇性腹痛,隨病情進展可能轉為持續性劇痛。

  • 嘔吐:高位阻塞時嘔吐多見,且嘔吐物可能帶有糞臭味。

  • 排便與排氣停止:腸道內容物無法通過時,患者可能完全無法排便或排氣。

  • 全身不適:如脫水、心跳加速,甚至可能出現發燒。


二、腸阻塞與便秘的比較

許多人容易將腸阻塞與便秘混淆,但這兩者在本質上有明顯差異。

相似之處

  • 腹脹與腹痛:便秘與腸阻塞都可能引發這些症狀。

  • 排便困難:兩者均可能出現排便障礙。

不同之處

  1. 病因

    便秘:通常由飲食纖維不足、飲水量少、運動不足或藥物影響所致。

    腸阻塞:多因腸道異常結構(如腫瘤或沾黏)或功能障礙(如術後腸麻痺)引起。

  2. 危險性:腸阻塞是急症,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穿孔或敗血症;便秘則通常為慢性問題,危險性相對較低。


三、為何行動不便或臥床患者容易罹患腸阻塞?


行動不便或臥床患者是腸阻塞的高風險群體。由於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的限制,腸道功能容易受到影響。


主要原因:

  1. 活動量不足 長期缺乏運動會減弱腸道蠕動功能,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滯,增加腸阻塞風險。

  2. 飲食與水分攝取不足 行動不便或臥床患者可能面臨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的問題,容易形成乾硬糞便,進而引發糞石或阻塞。

  3. 藥物影響 許多臥床患者服用的藥物(如鎮痛劑、麻醉劑)會抑制腸蠕動,增加腸阻塞的發生機率。

  4. 基礎疾病的影響 糖尿病、神經系統疾病或消化道手術後的併發症,均可能導致腸功能異常,進一步提升腸阻塞風險。


症狀表現與診斷挑戰


行動不便患者的腸阻塞症狀可能因身體狀況受限而不典型。例如,腹痛可能表現不明顯或被其他健康問題掩蓋,容易延誤診斷。因此,醫療人員需要特別留意患者是否出現排氣或排便停止等警示信號,並結合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。


四、腸阻塞的預防策略

  1. 行動不便或臥床患者需要特殊的腸阻塞預防措施,從日常生活習慣到飲食管理,都需全面考量。

    1. 促進腸蠕動

    輕度活動:即使臥床,也可透過翻身或肢體運動來刺激腸蠕動。

    腹部按摩:輕柔按摩可幫助腸道運作。

    2. 飲食調整

    高纖維飲食:建議攝取適量的蔬菜、水果泥及全穀類,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。

    充足水分:每日適量的水分攝取有助於軟化糞便。

    3. 藥物管理

    減少使用可能抑制腸蠕動的藥物,如需要,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軟便劑或輕瀉劑。

    4. 建立規律排便習慣

    幫助患者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習慣,降低糞便滯留風險。


五、腸阻塞的飲食調整與康復期管理

對於已經罹患腸阻塞的患者,治療後的飲食管理是康復的重要環節。

急性期飲食

  • 禁食:腸阻塞發生時,需立即停止進食,減輕腸道負擔。

  • 靜脈營養:由醫療團隊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。

康復期飲食

  • 清流質飲食:包括米湯、過濾果汁,能有效減少腸道刺激。

  • 低渣軟質飲食:如稀飯、蒸蛋,有助於腸道逐漸恢復。

  • 個人化飲食計劃: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調整食物種類。

稀飯

調整飲食為腸阻塞復原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


六、何時應該就醫?

若出現以下症狀,需及時尋求醫療協助:

  • 腹痛持續加重且難以緩解。

  • 長時間無法排便或排氣。

  • 嘔吐頻繁,甚至嘔吐物帶有糞臭。

  • 高燒、脫水或其他全身症狀。

早期就診與診斷是避免腸穿孔和其他併發症的關鍵。


腸阻塞是一種需要高度關注的健康問題,其與便秘在表現上雖有相似之處,但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疾病。通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、規律運動和早期識別症狀,可有效預防腸阻塞發生。而在面對腸阻塞時,積極的治療與適當的飲食調整是康復的基石。如有疑問,請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確保腸道健康。
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