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《忘了我記得》看失智症:爸媽記憶力退化是失智嗎?從徵兆、陪伴到長期照顧資源,家庭照顧者必看!

已更新:6月18日

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?

你有沒有發現,爸媽最近常忘東忘西、問過的話一問再問?也許你會想「是不是老了會這樣很正常?」但這可能不只是老化,而是失智的開始。

內容快速索引

最近一部Netflix台劇《忘了我記得》,以感人肺腑的劇情呈現父女之間因失智症而產生的情感波折,讓不少人紅了眼眶。劇中的女兒(由謝盈萱飾演)獨自照顧失智父親(秦漢飾),過程中不只讓人看到記憶的流失,也看見愛的堅持與照顧的艱辛。

如果您正照顧家中長輩,或開始擔心父母出現失智徵兆,透過這部影集,牙驛通想跟大家聊聊失智症,到底早期有那些徵兆、有哪些政府的照護資源與支持可協助照顧者呢?希望我們陪您一起看懂、提早準備,也給您一點力量。

什麼是失智症?是不是老了就會這樣?


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

很多人以為,記憶力變差就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。但事實上,失智症(Dementia)是一種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的疾病,雖然高齡是風險因子,但失智症並非單純「老了就會忘東忘西」的正常現象。


失智症類型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、其次是血管型失智、巴金森氏症。患者的記憶、思考、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會出現許多變化,常見會有以下症狀:

  • 記憶力明顯衰退(尤其是短期記憶,剛說完就忘)

  • 方向感變差、容易迷路

  • 語言表達困難,找不到詞

  • 情緒與行為改變(如焦慮、易怒、甚至妄想)

  • 判斷力變弱,例如穿衣順序錯亂、亂花錢


在牙驛通的牙醫到府口腔照護服務中,大約30%的個案患有失智症,透過每次服務關心的過程中,我們也聽到很多個案故事。

有位五十多歲的早發性失智患者,家屬一開始很難接受家人有了失智的症狀,但經醫療院所檢查評估確認後,才慢慢接受及尋求協助。而失智症的病程發展因人而異,有的病患十多年來皆維持著輕度失智,但也有的病患短短幾個月內就出現了重度失智的狀況。

前五大常見病史
前五大常見病史

如果你開始懷疑家人的行為「好像哪裡怪怪的」,請記得:失智症可以早期發現、早期處理,這樣也能有助於減緩病程變嚴重。

失智症越來越普遍,可能就在我們家

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,失智人口有逐年攀升趨勢:113年統計,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約35萬人,預估120年突破47萬人,130年可能達到68萬人。 這代表什麼呢?不只「別人家的爸媽」會失智,也可能是你我摯愛的父母。


當面對家人失智時,很多照顧者會經歷「三個階段」:

  1. 否認期:認為「只是老了吧,不用想太多」,不願正視失智問題。

  2. 衝突期:發現問題變嚴重,溝通困難,照顧壓力大導致家庭氣氛緊張。

  3. 接受期:開始學習與失智共處,尋求協助與資源。

這些經歷都不容易,請記得你不是一個人,如果能及早辨識並運用合適資源,將能大幅減輕照顧負擔。

|影集中的照護挑戰:面對家人失智,我們能怎麼辦?

《忘了我記得》中,女主角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失智父親的情節,反映出台灣許多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壓力與無助。

如果你是家中主要照顧者,如何面對家人失智,以下建議希望幫助你面對:

 1. 觀察是否有這些行為變化,不要只是怪他們「耍脾氣」

  • 最近是不是常重複問相同的話?

  • 開始懷疑人偷東西、對人產生不信任?

  • 對熟悉的環境變得不確定、迷路?


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的早期徵兆,而不是「老人家的怪脾氣」。


2. 先溫柔地陪伴,再安排記憶門診

如果直接說「你是不是失智了?」可能會讓長輩反感。建議可以用「最近你記性好像不太好耶,要不要一起去做個健康檢查」這種方式,讓他們比較能接受。可尋求醫院的「失智共照中心」「記憶門診」做初步篩檢,目前健保有補助篩檢費用。


台灣有哪些可以幫助照顧者的資源?失智照護不孤單

很多時候子女忙碌,較少陪伴長輩,往往在發現長輩有失智時,會感到手足無措。如果能提前熟悉與了解相關資源,若遇到了也較能安定面對;請記得,你不是孤軍奮戰,政府有長照2.0政策與喘息等資源,都能幫助你走得更遠、更久。


一、長照 2.0:政府提供的失智照護協助(適用失智者與家屬)

長照 2.0:政府提供的失智照護協助

台灣的「長照 2.0」政策,針對失能失智者提供多元服務,重點包括:


1. 個案管理與服務計畫
  • 由照管專員到府評估、安排服務。

  • 提供個別化的照護計畫與連結資源。

2. 居家與社區式服務
  • 居家照顧、日間照顧中心、送餐、交通接送。

  • 專為失智者設計的社區據點,提升生活品質。

3. 喘息服務
  • 提供主要照顧者臨時替代照顧。

  • 可選擇居家、日照、或機構式服務。

4. 失智共照中心(記憶門診)
  • 由醫院與社區合作,早期發現與整合醫療。

  • 提供記憶篩檢、診斷與衛教諮詢。

如何申請長照服務?

只要年滿 50 歲以上疑似失智,或 65 歲以上長者出現失能情形,可撥打 1966 長照專線,或洽詢當地區公所、衛生所或醫院,由照管專員到府評估後安排服務項目。


二、地方縣市也有在地照顧據點,別錯過

除了中央資源,許多縣市設有「失智友善社區」關懷據點老人共餐等方案,民眾可向社會局或失智共照中心查詢。例如:

  • 台北市:有超過 60 個「友善失智」據點,推廣記憶保健課程

  • 台中市:推行「照顧咖啡館」讓照顧者交流心得

  • 高雄市:設有多家失智團體家屋、共融空間


|身為照顧者,別讓自己陷入孤單與焦慮


根據調查,每3位照顧者中就有1位出現憂鬱傾向。照顧失智者是一場長期馬拉松,你照顧別人,也要記得照顧自己。以下幾點提醒照顧者:


1、尋求外部協助,把照顧工作當「接力賽」,而不是「獨跑馬拉松」

找人分擔照顧、不要把一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,利用政府資源使用喘息服務、以及社福團體與親友支持,這並不代表你不負責任,而是讓你能照顧更長久。

2、加入失智症支持團體,讓彼此說出心裡話

你可以考慮加入「台灣失智症協會」、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」等單位,他們有很多免費課程,提供照顧技巧訓練、情緒支持與諮詢服務。


3、一點一滴學習、理解病程,打造安心照護環境

學習如何跟失智長輩溝通、如何讓家中環境更安全等,讓照顧工作更有策略、更有效率,這些知識越早知道越安心。



|就算記憶模糊,愛與陪伴不會消失

就像《忘了我記得》所傳達的,記憶也許會遺失,但家人之間的愛與陪伴,才是最深的連結。照顧失智家人是一場學習與成長,當我們正視失智症,學會理解與照護,就能用最有力的方式告訴家人:「我還記得你,即使你忘了我


身為照顧者,你並不孤單,台灣的長照資源愈來愈多,只要願意主動了解與申請,就能幫助減輕照顧負擔。而牙驛通牙醫到府服務團隊也會陪你一起,協助你照顧好失智家人口腔健康,讓你照顧得更安心。 ※延伸閱讀:《牙醫到府怎麼申請?照顧家人看牙免煩惱!一篇搞懂資格與證件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