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等到有牙周病才治療嗎?牙周病預防有健保的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,三階段治療流程一次懂

已更新:2天前

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?

在長期照顧家人的過程中,許多照顧者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健康,尤其是口腔問題,台灣成年人最常見牙周病問題。輕者牙齦流血、重者牙齒鬆動,甚至與其它疾病相互影響。為了讓患者能接受更完整治療,健保署推動「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」,透過三階段,協助病人控制病情、延長牙齒壽命。本文將帶您一次掌握資格條件、治療流程與健保給付內容。

內容快速索引


很多照顧家人的朋友,把大部分心力放在長輩或病人身上,卻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。其實,口腔問題很容易被拖延,尤其牙周病更是隱形殺手—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,高達9成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牙周病如果沒控制好,不僅會造成牙齒搖動、掉牙,還會影響吃飯營養攝取,甚至與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相關。


在牙驛通到到府服務時,我們開始觀察到一個令人欣慰的改變,許多家屬在一起接受衛教後,不只照顧到病人的口腔,也開始更重視自己的清潔習慣。原本只用牙刷,後來也嘗試用牙線或牙間刷,甚至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,這樣的轉變,可以更保護自己預防口腔問題,降低牙周病發生。


這篇文章就要帶大家認識「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」,這是健保針對牙周病嚴重者提供的完整治療方案,幫助患者降低拔牙風險、延長天然牙壽命。


ree

什麼是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?

牙周病是台灣成年人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,過去健保雖有涵蓋牙周病治療,但多為單次或局部給付,缺乏完整流程,導致許多病人常常中斷治療,或因缺乏衛教而反覆惡化。


因此,健保署在 2010 年起推動「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」,將治療設計成有系統的三階段流程,強調:

  1. 早期完整治療

  2. 長期追蹤與再評估‧

  3. 病人自我清潔與衛教


希望透過這樣的統合計畫,能降低拔牙機率,延長天然牙齒使用壽命,並降低日後製作假牙或植牙的負擔。


誰能參加計畫?需有什麼資格條件


並不是所有牙周病患者都能進入統合計畫,必須符合以下條件:

  • 牙齒數量: 至少擁有 16 顆以上牙齒

  • 牙周病嚴重度: 其中有 6 顆以上牙周囊袋深度超過>5mm(牙齦和牙齒縫隙太深)

  • 治療必要性: 必須進行「全口深層清潔(齦下刮除)」治療者


病患本身是否適合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劃,仍須牙醫師現場專業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

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三大治療階段解析


第一階段:完整檢查與衛教

  1. 牙周完整檢查:包含牙齒是否動搖、根岔病變、探測出血、牙齦退縮、牙周囊袋深度

  2. 發給照護手冊:包含牙周病成因、治療方式、正確刷牙法,強調自我清潔的重要性。

  3. 衛教與指導:醫師需親自示範「貝氏刷牙法」,並教導使用牙線、牙間刷等清潔工具


※目的:讓患者養成正確清潔習慣,確保治療後不會因清潔不足而失敗。


第二階段:專業治療與口腔清潔管理

  1. X 光檢查:評估牙周骨支持狀況

  2. 全口深層清潔 (全口齒齦下刮除與牙根整平):刮除牙根表面的細菌和牙石,讓牙齦重新貼合牙根。

  3. 進階清潔輔助(牙菌斑控制):依需求建議清潔工具,例如單束毛牙刷、牙周沖牙機等,並記錄與評估患者在家清潔成果


※目的: 在醫師專業治療的同時,強化患者的口腔清潔,以雙管齊下控制牙周發炎。


第三階段:療效追蹤與再評估

  1. 治療後 4-6 週回診:再次進行牙周檢查,評估牙周囊袋深度是否改善

  2. 療效評估標準:原本深度 >5mm 的牙周囊袋,至少有 70% 的部位減少 ≥2mm

  3. 後續加強治療:若效果不足,可再刮治或進一步進行牙周手術(如翻瓣手術)


※目的: 確保治療真的有效,而不是流於形式。


健保給付與自費項目說明

  • 健保全額給付:計畫內的完整治療費用皆由健保全額支付,不需額外自費。

  • 可能需自費:屬於非必要或美容性質的治療項目,例如:

    • 牙周抗生素凝膠、牙周炎凝膠

    • 牙周美容手術

    • 組織引導再生手術(骨粉、再生膜)

    • 牙周去敏感治療


醫師需事前向患者說明並取得同意,才會施行自費治療。


醫師資格與執行院所限制

並非所有牙科醫師都能執行此計畫,需符合以下資格

  • 牙周病或牙周補綴專科醫師

  • 或通過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的牙周治療訓練


建議可上健保署網站查詢有參與計畫的的醫師與院所參與此計畫。健保署也會監測各醫師的治療成效,若成效不佳,醫師可能無法續參與計畫。


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的五大優點

  1. 完整性: 由檢查、治療到追蹤,避免治療中斷

  2. 公平性: 健保給付,降低患者負擔

  3. 效果可量化: 以牙周囊袋深度改善作為標準

  4. 自我照護提升: 手冊與衛教強調患者角色

  5. 延長天然牙壽命: 減少假牙或植牙需求


常見問題 Q&A

Q1:我只有幾顆牙齒有牙周病,可以參加嗎?

不行。須至少 16 顆牙齒,且其中 6 顆以上牙周囊袋深度 >5mm。

Q2:治療需要多久?

計畫最長 180 天,分三階段進行。

Q3:治療後就不會再復發嗎?

牙周病是慢性病,仍需定期追蹤與保持良好清潔習慣,否則可能復發。

Q4:這和一般洗牙有什麼不同?

洗牙多為牙齦表面清潔;統合計畫則深入牙齦下方,並包含衛教與長期追蹤。

Q5:治療需要自費嗎?

計畫內的完整治療皆由健保給付;僅有特定輔助或美容治療需自費。


日常預防牙周病小提醒

即使沒有符合統合性計畫資格,也能透過日常習慣降低牙周病風險:

  • 每天刷牙兩次以上,特別是睡前一次最重要,並搭配牙線或牙間刷。

  • 定期洗牙(建議半年一次)。

  • 注意全身疾病:糖尿病、心臟病患者牙周病風險更高。

  • 協助長輩口腔清潔:臥床病人或失能者無法自行清潔時,更需要照顧者協助。


結語:牙周病需要耐心與長期管理

牙周病不像蛀牙能一次補起來,而是需要長期規劃與配合治療。「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」,提供了更完整的治療方式,幫助患者控制病情、減少掉牙風險,還能在醫師與衛教協助下,養成正確清潔習慣,避免反覆惡化。


如果您是照顧者,在陪伴家人看牙時,也別忘了同時檢視自己的口腔健康,從日常清潔做起,並定期與熟悉的牙醫師了解如何預防與治療口腔問題。守護別人很重要,但照顧好自己,才有力量走得更長久。

※延伸閱讀: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