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?
內容快速索引
身心障礙或長期臥床者,常常會忽略口腔衛生的照護,多數照顧者會準備牙刷與海綿刷,但經常只是簡單刷,如果長期沒做好口腔清潔,除蛀牙、牙周病、牙齒斷裂等口腔疾病,甚至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、心內膜炎等全身性疾病。
|常見的口腔問題
牙痛:因牙齒表面堆積沈積物(牙垢、牙結石),或齵齒未經妥善的清潔或治療,食物殘渣充塞其牙縫或牙齦溝中。
牙周病:中老年人最常見之口腔疾病,為漸進性疾病,需定期檢查或洗牙,避免口腔不適的時候已患牙周病需更費時費力的進行治療。
咬耗、磨耗:夜間磨牙、單側咬合、刷牙方式不正確、齒頸部呈V字形磨損等,造成琺瑯質磨損不見,牙本質裸露、冷熱敏感、造成無法咬食物開口限制。
舌苔、口腔衛生不良:自我清潔能力不佳。
牙齒脫落:牙縫隙變大食物殘渣容易充塞齒縫或牙齦溝中,導致齒根變得容易動搖而掉牙。
乾口症:由於唾液腺退化,唾液分泌減少,粘稠度增加,使得食物碎片長時間粘著於牙齒及牙齦上,易造成蛀牙、牙周病的產生。
口腔炎:假牙不合、口腔衛生習慣不佳、口腔黏膜變薄、萎縮或乾燥,易引起口腔炎。
口角瘡:因牙齒脫落,齒槽萎縮或缺鐵及細菌感染引起。
口臭:食物殘渣腐敗,或自身疾病影響(糖尿病、肝機能障礙、腸胃道出血及泌尿系統疾病等),或牙周病的前兆,建議可安排牙醫到府進行口腔檢查與口腔健康評估。
念珠菌感染:新陳代謝失衡、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。
臉形改變:外傷、缺牙(齒槽骨萎縮、假牙製作不良、顳額關節失調、腫瘤、口腔癌及跌倒造成顎面外傷等)。
圖/Adobe Stock-thodonal
|慢性疾病與口腔健康的關係
一個人必須擁有二十顆以上的功能牙,才能具備咬合咀嚼的功能,長期照護患者口腔咀嚼能力容易不佳,咀嚼能力狀況較差,進而影響食物營養的攝取,且根據多國期刊與論文的研究指出,許多慢性疾病與口腔的健康有很大的關係,只要細菌經由口腔進入血液裡,便會到達心臟、肺臟、肝臟等器官,甚至蔓延至全身,引起嚴重的感染,對健康和生命有嚴重的威脅,口腔健康可能引起的疾病或併發症包含如下
心血管疾病 口腔中的細菌進入血液,流入心臟,可會造成心內膜炎感染,而這種感染會破壞心臟瓣膜,導致心臟衰竭。另外,牙周病愈嚴重,出現心臟病的機率也較高。
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,而牙周病會讓糖尿病更惡化,形成惡性循環。此外,罹患牙周病,會加快牙周炎破壞牙齒的速度,進而更容易失去牙齒,也容易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。
骨質疏鬆 細菌會經由口腔進入血液,可能進而引發感染,若為系統性感染,則會影響全身的骨質健康。牙周病和骨質疏鬆都是長輩的常見疾病,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,因為賀爾蒙分泌改變,導致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比男性嚴重。
肺炎、肺部性阻塞 口腔健康與呼吸道有極大的關係,當口腔裡充滿細菌,因不慎嗆咳而將細菌吸入氣管,抵抗力較差的長輩,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會就會增加,這也是造成許多長輩與長期臥床的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。
失智 認知缺損和癡呆的風險隨著牙齒的喪失而增加。當沒有牙齒而無法咀嚼時,控制咀嚼的神經或主宰感覺等部分的腦神經會萎縮,記憶和運動方面的能力都有變差的傾向。
營養不良 長期照護患者口腔咀嚼能力不佳,咀嚼能力狀況較差,進而影響食物營養的攝取
口腔與牙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,隨著年齡的增加,口腔機能也會逐漸下降,若高齡者無法順利的咀嚼、吞嚥,容易導致營養不良, 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,對健康和生命有嚴重的威脅。 因此,高齡者若口腔中的牙齒缺失過多,必須要考慮製作活動或固定假牙,以增加咀嚼效能,甚至有國外期刊研究指出,口腔的咀嚼會影響身體的平衡感,那麼口腔該如何照護呢?
|照護措施
一般口腔清潔 刷牙:牙刷的選擇建議選擇軟毛牙刷,且刷頭愈窄,愈能刷到內側牙齒,而刷柄最好選大一點,會較好握,以2~3排與每排6~7束的牙刷較適當,且應於刷牙後保持乾燥,每1~2個月更換新的1支,以免刷毛分叉或滋生黴菌、細菌。 牙線:牙線的使用可除去牙齒間的牙菌斑及食物碎屑。 牙間刷:用來維持牙根與牙齦間縫隙的清潔,缺牙的部分可用刷頭窄、刷毛集中的單束牙刷,能清除牙縫間死角。
假牙清潔: 活動式假牙每天至少清潔2 次,以牙刷、牙膏徹底清潔假牙內、外兩面,再以冷水沖淨,並適當存放。 若為橡膠製品,需浸泡於漱口劑內;若為塑膠製品,以乾燥保存即可。 為避免長時間壓迫牙床組織,睡覺前必須將假牙取出;而假牙要裝入口腔前應先潤溼,以利裝配,並減少磨擦。
潔牙前減敏感按摩:若患者容易緊張或沒安全感而無法配合潔牙時,照顧者可先給予患者減敏感按摩,讓患者慢慢適應口腔的觸碰,降低口腔的敏感度。▸減敏感按摩◂
定期檢查:定期3到6個月至牙科檢查,不方便出門者可申請 ▸ 牙醫到宅服務◂去除牙結石防止牙周炎。
牙縫若太大,除定期洗牙或牙周病治療外,平常要使用牙線或「牙間刷」來刷洗牙縫。
唾液腺老化造成的口乾:可經醫師評估需求使用人工唾液,增加口水量,降低粘稠度。
避免刺激性(酸、辛、辣)食物,以免刺激粘膜。
咬耗、磨耗:牙齦的牙根部份有磨損,可經醫師評估使用複合樹脂充填起來,避免牙齒敏感及繼續磨損。
牙根暴露出來,造成牙齒的敏感(遇冷、熱、酸),可以使用抗過敏牙膏,但可能需要1-2個月後才會有明顯改善。
每天三餐飯前做一次健口操,訓練咀嚼吞嚥的能力,讓臥床的病人恢復口腔機能,如:訓練咬合肌、按摩口腔肌肉、刺激喉部等,讓病人有機會拿掉鼻胃管或胃造口,恢復從口進食,復原能力大增。
|身心障礙或長期臥床者特別注意事項
有牙齒就要刷牙,插鼻胃管也需要刷,沒牙齒也需要清潔口腔黏膜及舌頭。
刷牙時應儘量採坐姿,幫助病人坐立起身,抬高頭部,避免因口水聚積在喉嚨而引起嗆咳,若無法久坐,則需將床背升起至少呈30度角,採側臥姿。
「刷牙333」原則,每天至少刷牙3次,餐後3分鐘內要刷牙,以及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。
執行減敏感按摩時,若患者有癲癇或自閉症特殊疾病等,須經專業人員指導後再進行。
若是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者,除了每日例行的口腔護理外,也需定期3~6月至牙科檢查,或安排牙醫到府進行清洗牙結石。
臥床者不論是否經口進食,都要做好居家口腔照護,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,也能因而減少病友及家屬外出就醫的舟車勞頓之苦。
參考資料
衛生福利部-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之口腔保健
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
雙和醫院-長期照護患者口腔功能復健手冊
晉生慢性醫院暨護理之家
תגובו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