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小孩也會長牙結石嗎?原因、預防、家長必知的兒童口腔保健實用指南

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?

小孩也會長牙結石嗎?很多爸媽以為「牙結石是大人才會有的問題」,但其實小孩也會長牙結石!本篇家長實用指南將協助您了解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知識,從原因預防到處理,讓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

內容快速索引

小孩竟然也會長牙結石

什麼是牙結石?為什麼小孩也會有?

牙結石其實是牙菌斑(Plaque)礦化後形成的硬塊。許多父母誤以為只有成人才會有牙結石,但事實上,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可能出現這個問題。當每天的刷牙沒有徹底清潔時,牙菌斑會逐漸堆積在牙齒表面,特別是靠近牙齦的地方。


這些軟性的牙菌斑會與孩子口水中的礦物質結合,經過一段時間後,就會礦化變成堅硬的牙結石。一旦形成牙結石,就像水管內的水垢一樣,單靠日常刷牙是無法去除的,必須透過專業的牙科器械才能清理乾淨。


導致兒童牙結石的四大原因


ree
  1. 刷牙習慣不佳

    許多孩子刷牙時草草刷幾秒就結束,或是刷牙技巧不正確,導致牙菌斑無法有效清除。特別是牙齒與牙齦交界處、牙齒背面等較難清潔的區域。

  2. 飲食習慣影響

    經常攝取含糖飲料、黏性零食,或是餐後沒有及時清潔口腔,會讓細菌有更多養分繁殖,加速牙菌斑的形成和礦化過程。

  3. 口腔構造因素

    有些孩子天生牙齒排列較為擁擠,或是牙縫較小,這些區域特別容易藏污納垢,即使認真刷牙也可能清潔不到位。

  4. 唾液成分差異

    每個孩子的唾液成分和分泌量都不同,有些孩子的唾液中礦物質含量較高,或是唾液偏鹼性,都會增加牙菌斑礦化的速度。


小孩牙結石的警示徵兆

身為父母,我們需要學會觀察孩子口腔的變化。早期發現牙結石,就能及時處理,避免更嚴重的口腔問題。以下是幾個重要的警示徵兆,建議家長在幫孩子刷牙或日常互動時多加留意。


  • 牙齒邊緣出現異色硬塊

    最明顯的徵兆是牙齒靠近牙齦處出現黃色、棕色甚至黑色的硬塊。這些硬塊質地堅硬,用牙刷無法刷掉,通常出現在下排門牙的內側或上排後牙的外側。

  • 持續性口腔異味

    即使剛刷完牙,孩子的口腔仍然有異味,這可能是牙結石藏匿細菌所導致。這種異味通常比較持久,不會因為漱口或喝水而消失。

  • 牙齦發炎出血

    牙結石會刺激牙齦組織,導致牙齦紅腫、觸碰時容易出血。孩子可能會在刷牙時感到疼痛,或是吃硬質食物時牙齦出血。

  • 食物殘渣容易卡滯

    牙結石的表面粗糙,容易讓食物殘渣附著,導致牙縫間經常卡住食物碎屑,增加蛀牙和牙齦炎的風險。


牙結石對孩子的潛在危害

  • 牙齦炎症狀

    牙結石會持續刺激牙齦組織,導致牙齦紅腫、疼痛,甚至出血。孩子可能會因為疼痛而排斥刷牙,形成惡性循環,讓口腔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
  • 蛀牙風險激增

    牙結石表面粗糙,容易附著更多細菌和食物殘渣,創造了細菌繁殖的溫床。這些細菌會產生酸性物質,腐蝕牙齒表面,大幅增加蛀牙的發生率。

  • 影響恆牙發育

    乳牙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底下恆牙的發育。如果乳牙因為牙結石導致嚴重感染,可能會影響恆牙胚的正常發育,甚至導致恆牙畸形或排列不整。

  • 口臭影響社交

    牙結石藏匿的細菌會產生難聞的氣味,導致孩子出現口臭問題。這不僅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,還可能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社交發展。


※重要提醒※

許多家長認為「乳牙會換掉,所以不用太在意」,這是錯誤的觀念!乳牙的健康直接影響恆牙的發育和排列。


建立正確的刷牙習慣

ree

預防牙結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正確且持之以恆的刷牙習慣。許多家長以為孩子會刷牙就沒問題,但實際上,刷牙的技巧、時間和頻率都非常重要。


以下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刷牙習慣的實用建議:


刷牙時機與頻率

  • 早晚至少刷牙兩次,睡前刷牙尤其重要

  • 每次刷牙至少持續2-3分鐘

  • 餐後30分鐘後可以刷牙或漱口

  • 使用含氟牙膏,依孩子年齡選擇適當用量


正確刷牙技巧

  • 採用「貝氏刷牙法」,以小圓弧方式輕柔刷洗

  • 避免用力橫刷,以免傷害牙齦和琺瑯質

  • 確實清潔牙齒的每一面:外側、內側、咬合面

  • 特別注意牙齦線附近和牙縫間的清潔

※專業建議※

6歲以下的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尚未完全發育,建議家長親自協助或監督刷牙,確保每個區域都有清潔到位。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軟毛牙刷,並選擇孩子喜愛的口味牙膏,增加刷牙的配合度。


定期檢查與專業清潔

即使在家做好口腔清潔,定期的專業檢查和清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。專業的牙科檢查不僅能早期發現問題,還能提供家長更具體的護理建議。


ree

健保小提醒

台灣健保針對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,每年提供2次免費牙齒檢查和塗氟服務。家長可以善加利用這些資源,為孩子的口腔健康把關。


飲食控制與生活習慣調整

除了刷牙技巧,日常的飲食習慣也是影響牙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。透過適當的飲食控制和生活習慣調整,可以大幅降低孩子長牙結石的風險。


ree

輔助清潔工具的選用

隨著孩子年齡增長,可以逐步引入更多樣化的口腔清潔工具,提升清潔效果。但選用時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、手部協調能力和配合度。


  • 牙線的使用

    建議6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學習使用牙線。剛開始可以選擇有握柄的牙線棒,比較容易操作。家長需要在旁指導,確保孩子使用正確的力道,避免傷害牙齦。

    1. 選擇兒童專用牙線棒

    2. 溫柔地在牙縫間上下移動

    3. 每個牙縫都要清潔到


  • 電動牙刷

    對於不愛刷牙或刷牙技巧還不純熟的孩子,兒童電動牙刷是很好的選擇。電動牙刷的震動頻率和清潔效率通常比手動牙刷更好,也能增加孩子刷牙的興趣。

    1. 選擇軟毛且小刷頭的款式

    2. 具有定時功能確保刷牙時間

    3. 有趣的外觀設計增加使用意願


  • 漱口水輔助

    6歲以上且能夠確實吐出的孩子,可以在牙醫師建議下使用兒童漱口水。但要注意漱口水只是輔助工具,不能取代刷牙和使用牙線。

    1. 選擇無酒精成分的產品

    2. 確保孩子不會誤吞

    3. 在刷牙後使用,不要先漱口再刷牙

專業提醒※ 任何新的清潔工具都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入,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新東西。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到刷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,而不是負擔。可以制定刷牙獎勵制度,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習慣。


專業處理與居家護理並重

如果孩子已經出現牙結石,家長不需要過度焦慮,但也不能掉以輕心。重要的是要尋求專業協助,同時加強居家護理,預防問題再次發生。


【專業清除】

一旦發現牙結石,必須由牙醫師使用專業的潔牙器械清除。現代的兒童牙科技術已經相當溫和,大多數孩子都能夠配合完成治療。如果孩子特別緊張,也可以考慮舒眠牙醫或行為管理技巧。


【居家護理加強】

專業清除後,居家的口腔護理就變得更加重要。家長需要更嚴格地監督孩子的刷牙習慣,確保每次都能徹底清潔。同時要調整飲食習慣,減少糖分攝取。


【定期追蹤】

曾經長過牙結石的孩子,復發的機率較高,因此需要更頻繁的追蹤檢查。建議每3-4個月回診一次,讓牙醫師監控口腔狀況,及早發現問題。

※溫馨提醒※

健康的乳牙是孩子一生牙齒健康的基礎。從3歲開始,家長就應該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。預防勝於治療,定期檢查和日常護理都不可忽視。


如果您發現孩子已經有黃黃硬硬的牙結石,或是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,建議盡快帶孩子就診。對於行動不便的家庭,如果符合申請牙醫到府看診的身分,也可以考慮牙醫到府服務,讓孩子在最舒適、熟悉的環境中接受專業的口腔護理。

※延伸閱讀: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