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牙醫居家醫療-串接牙醫與民眾,讓資源抵達真正需要的地方

「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」牙痛除了難忍之外,不少研究期刊指出嚴重者,更可能引發腦炎、肺炎,危及生命。但身處偏鄉,或患有重症、行動不便,卻遭遇口腔問題的人,與牙醫的距離,常比想像更遠。

2012年起,行政院衛生署將牙醫到府納入健保給付範圍。符合條件的民眾,申請通過後便能獲得牙醫到府的服務,且僅需支付一般門診費用。開辦的第一年,服務人次僅有 30 人,而後除了 2015 年些微下降,需求人數逐年攀升,截至 2018 年,已累計 3,475 人次的牙醫到府服務。


圖/wix圖庫


到宅牙醫的概念與服務,逐漸普及,然而牙驛通執行長曾暐志指出:「衛福部統計台灣有一百多萬人有這樣的需求,但真正有在做到府服務的牙醫卻很少。」構想固然美好,卻免不了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。


牙醫居家醫療平台-串接牙醫與民眾,填補資源之處,也是服務創新之時


曾暐志針對民眾與牙醫兩個族群,分別說明現行牙醫到府的困境:對民眾而言,資訊不流通,申請行政流程繁雜,使得許多民眾不知道有這項服務可以使用,或因不知道如何申請而打退堂鼓是最大困擾;牙醫則是缺乏支援網絡,難以憑一己之力滿足層層規範,像是取得認定學分、尋覓同行護理師、準備可攜設備等等。

看見這樣的落差,牙驛通開始建立不同橋樑,填補資源,再串接牙醫與民眾之間,嘗試讓醫療服務能夠抵達真正需要的地方。


不以營利為目的,「我們老了也可能用到」


提起創業原因,曾暐志靦腆地說,是由一位在樹林開業的牙醫師,想要推廣牙醫到府服務,找了幾位朋友作股東,而後邀請曾暐志一起成立公司。初衷只是單純想讓政府的美意能夠真正落實,「這件事情很重要,以後我們老了可能都需要用到。」

曾暐志過去在藥局服務,曾有免費送藥到府的工作經驗,服務範圍遍及全台。再加上本身具備行銷廣宣的專長,有豐富的異業合作經驗。對創業始終抱持濃厚興趣的曾暐志,過去曾擔任創業輔導顧問,現正就讀台大創業創新管理研究所(EiMBA)。


圖/牙驛通執行長曾暐志,走訪校園與社創中心,分享醫療照護產業趨勢,期許拓展牙醫到府的服務理念。


曾暐志表示,他將牙驛通所提供的服務,視為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。牙驛通作為牙醫師與民眾之間的媒介,謹守政府法規推動牙醫到府。牙驛通也獲得政府支持,得到獎勵補助,也因而能增加民眾的信賴感。現今牙驛通的首要之務是將服務穩紮穩打地做好。

「我們不是賣商品,我們就是要做好的醫療服務。在整個服務流程中,使用者的體驗、感受是非常重要的。」


台灣目前老老照護的型態普遍,陪同就診的舟車勞頓,讓照護者勞心傷神。曾暐志曾耳聞居住於公寓五樓的夫妻,照護者為了陪伴病人看診,背著病人下樓梯,卻因此跌倒、拉傷,而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。這也是牙驛通想要解決的迫切問題,當牙醫到府服務成為選項,就能減少民眾在就醫過程中遭遇的阻礙。


視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方式


為了優化服務流程,曾暐志訪談許多牙醫,也跟隨牙醫師進行牙醫到府服務。某次經驗讓曾暐志體會甚深,主要照顧者知道病人牙痛,詢問居家醫療的護理師,才得知有牙醫到府服務;卻因不諳行政程序,不熟悉網路操作,耗費數日才申請成功。牙醫師到場發現病人牙齒已嚴重發炎,若不盡快處理,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。

雖然政府規定兩個月才能申請一次牙醫到府服務,但病情危急,無法兩個月後再行複診,牙醫師沒說什麼,卻在幾天後以義診的方式再度到訪,這些細枝末節,讓曾暐志也對牙醫到府的工作有了一些別於商業運作的使命感。其實牙醫到府服務,由於設備所限,僅能從事簡單洗牙、拔牙、塗氟等等基本口腔保養。


然而,除了醫療行為外,牙醫到府更重要的事情,是專業判斷,對不方便就醫的民眾而言,是否需要緊急轉診並進一步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,很可能避免一場勞民傷財的大病,而牙醫師、護理師也能對照護者進行簡單的衛教工作,讓病人得到更妥善的照護。

未來,除了牙醫到府,牙驛通也企圖擴大合作範圍,結合護理師、藥師、營養師、職能治療師,甚至是無障礙空間的單位,讓行動不便的民眾擁有更多醫療資源,以及獲取正確資訊的管道。

面向促進「健康與福祉」的廣泛目標,即將在 2025 年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,是否也能成為「超友善社會」,這些一點一滴的創新嘗試,或許正是生活之所以可愛之故。


感謝公益交流站NPOst.tw報導,原文提供https://npost.tw/archives/59011


bottom of page